热烈祝贺徐州市玉皇宫网成功上线!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 学锟斤拷锟斤拷锟?
 
老子的名利观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6/4/13 阅读:1467次 【字体:

人们经常说:“人生在世,就是图个名利。”名利被当成了人生的终极目标,至于“人为财死”更是被众人视作天经地义的。可是,人们却很少冷静地思考一下:名利与生命哪一样对我更为重要?追求名利的目的又是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时看到一些人沽名钓誉不择手段,一些人为了发财而泯灭良知,到头来沽名钓誉者声名狼藉,见钱眼开者一贫如洗,轻则锒铛入狱,重则性命难保。
   在汉语中“声价”这个词大概是由“名声”和“价值”组合而成的。将“声”与“价”连起来用,的确是既有趣又有理的。一个人在社会上的名声与他个人的价值确实密不可分:名声越大地位自然就越高。很多名人靠着自己的名声就能赚钱,著名的歌星唱首歌就能获得数万或数十万,这相当于一般人几年甚至一辈子的积蓄。
俗话说:“火不烧不旺,人不捧不高”,他人对自我的评价左右着自身的价值。在80年代末,汪国真是中国青少年心中诗圣的象征,可仅仅过了两年的时间他却成了浅薄的代名词。而据当时报载,北京的一些中学生,在头一月还在疯抢《汪国真诗精选》,下个月就跟着“倒汪热”一块作践起汪国真了,与同学吵架时出口就说:“你简直就是个汪国真!”汪国真还是以前那个汪国真,而他的声价却好似股价那样,在经历过狂涨之后又迅即暴跌,真是不可思议呀!
其实不知有多少歌星和影星、小说家与诗人都尝过汪国真似的苦头!不久前还是声价百倍的明星大腕,转眼间就成了一文不值的卖唱者。知名度的高低俨然就是一个人价值的大小。
于是“名”似乎就是“命”了。
当然“名”的价值不是现代人才发现的,古人早就心知肚明,《列子》中有这样一段对话——杨朱去鲁国游玩,晚上在一个姓孟的人家借住,几句寒暄就将主人与客人的距离拉近了,很快二人便聊了起来。主人问杨朱道:“老老实实做人就是了,要名声干嘛呢?”杨朱答道:“靠名声来发财致富呀。”主人问道“一些人已够富了,为什么还要求名呢?”杨朱答道:“用名声谋求高位呀。”主人仍然不解,又问道:“一些人的地位已十分显贵,为什么还要热衷于求名呢?”杨朱答道:“为了死后能名传万世呀。”主人听后是越发的糊涂:“人都已逝,还要名声有什么用呢?难道你能知道不成?”
杨朱答道:“留名为了后代子孙嘛。”
如此看来在这方面古今没什么不同,名声不仅能给自己带来财富与地位,还能惠及后代子孙。有名就有钱有势暂且不说,单看看有多少纨绔子弟,凭一个大名鼎鼎的父亲或母亲,就可四处招摇撞骗,动不动还出国留洋。
由于名既可以同金钱联姻,亦可以与权结拜兄弟。而这其实是名的号召力与欺骗性。
不过,名声所带来的这么多好处,确能吸引许多人去追求它了。事实上在很多人的眼里,个人的名与命是等量齐观的,名越高价值就越大,名越高说话就越响亮。
将人生的目标归为名声,把人的价值等同于名气,他的精神必然浮躁而狭隘,获得名声忘乎所以,失去名声就丧魂落魄,活了一辈子还没品尝过人生的乐趣。一言一行不是出于本心而是为了迎合别人的评价与社会的舆论,这样,其实他只是一个被众人牵着线的木偶罢了。
眼下听交响乐是一种时尚。好。那我们就去音乐厅看看吧。最好坐在音乐厅的最后一排,仔细观察每个听众的背影,你一定觉得比听交响乐还有趣,对芸芸众生的内心深处你定会有意外的发现。一个人的面部善于伪装,背影倒容易暴露实情。你会发现音乐厅里的大多数人都东倒西歪,烦躁不安,希望音乐能快点结束,有的人甚至已进入梦乡,沉浸在音乐的意境之中的只是极少数人而已。
其实,在音乐厅里的大多数人根本就不懂得欣赏交响乐,许多人可能对什么是交响乐都不知道,是个乐盲,只是由于社会普遍认为欣赏交响乐是一种有修养的标志,去音乐厅自然就会被人们看成是高雅之人,这样他们才随着朋友一起步入音乐厅。交响乐在他们听来不仅不悦耳反倒刺耳,要是没有朋友在旁,他们必要逃之夭夭。但是为了不失体面,他们只得耐着性子等奏完最后一个音符,并随着人潮一起鼓掌喝彩。
幸好有不少人愿意花钱给人造成一种“能欣赏交响乐”的印象,高雅的交响乐团才不至于解散。
唐代有位诗人开始老想着一鸣惊人,使别人称赞自己的诗才,即使在毫无诗兴之时也逼着自己苦吟,穷尽心思地去推敲字句,弄得人生索然无味,连对诗歌的创作热情也熄灭了,到老方才大彻大悟地说:“人生有何味,一生虚自囚!”后来放手去写,完全不管世俗的评价,这样他才算尝到了人生与创作的乐趣,真的写出了不朽的传世之作。作诗如此,做其他的事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有多少人至死不悟,一生将自己囚在名声的牢笼内!
为了别人的恭维而去听交响乐,为了别人的叫好而写诗,失去了本心得来个名声,一辈子都是为别人而活,这样的人什么时候才能享受到人生的乐趣呀!
而名声不仅会使人生索然无味,也常会把后代贻误了。且看现在有的父母为了自己的孩子成名成家,竟然逼死了自己的亲生骨肉!
武汉有一对青年工人夫妇,儿子已上小学了,聪明伶俐,在班上的成绩名列前茅。这对夫妇觉得自己这辈子当工人是没什么指望了,把扬名出风头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了。无奈年幼的儿子还难以体会父母的苦心,一天下午他逃学去玩游戏机,父亲知道后,一怒之下,竟把儿子捆了个严实。望子成龙心切,可没想到这一捆竟活活将儿子捆死了。
大家看看,好名声致使我们的眼光多么狭隘,多么不可理喻呀!
现在是该听听老子的教诲了:名声与生命相比,哪个对人更重要?过分好名必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那么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名利呢?
 下面就让我们看看明末著名作家陈眉公是怎么用诗词的形式来教育自己儿女的。
清平乐·闲居付儿辈
有儿事足,
一把茅遮屋。
若使薄田耕不熟,
添个新生黄犊。
闲来也教儿孙,
读书不为功名。
种竹浇花酿酒,
世家闭户先生。
 从这首词中不难看出,陈氏是教儿孙过一种逍遥自在的田园生活,当然这对于生活于当今社会人们是不可能去做的,但他蔑视世俗的名声看重精神生活的和谐,这种生活态度却正是我们所欠缺的。
千万别向子女灌输追名逐利的人生观,要培养他们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让他们的理智与情感得到平衡和谐的发展,让幼小的心灵去感受人间的温暖,体验童年的乐趣,让他们脚踏实地而又充满幻想。只要有积极向上、健康而富于活力的后代,他们就必将拥有一个光辉灿烂的明天,一代更比一代有创造力,人人都会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还要名声干什么呢?
富有创造力的生命与苍白的名声相比,哪个对人更重要,就不必多言了吧!
而唐代中期有位名叫王锷的宰相,原先是个赳赳武夫,凭借着万夫不当之勇打了无数的胜仗,最后一步一步位极人臣。
此公生来吝啬贪鄙,凡他经手的工程建设,哪怕琐碎小事也要亲自过问,不过这倒不是出于对工作的谨慎负责,而是怕肥水落入外人田。每次公家设宴请客的剩饭剩菜,他要么自己全部带回家,要么全部当下卖掉,反正不白白便宜了手下的人。
他地位那么高而天性有那么贪,可以想象他必如同清代的和珅那样积聚了巨大的财富。作为一个人,他有权位有巨财,但唯一缺乏的是德行与道义。一次,跟随他多年的一位旧友,看到他这样贪恋富贵还见钱忘命,于是善意而委婉地对他说:“相爷要将身外之物看得淡一些,对于金银财宝要有聚有散,好让百姓们都知道相爷重义不重财,为民不为己。”
过几天那位旧友又去见王锷,王锷非常恳切地对他说:“前日你的劝告太及时了,我已按你的意思把钱财给散了。”
旧友听后很高兴,问王锷是如何散财的,他答道:“我的每个儿子各分得万贯,每个女婿各分得千贯。”
听完王锷的回答那位老友睁大眼睛说道:“原来如此!”
这位王宰相的散财之举的确是太让人失望了。但对于名利的态度老子早就告诉了我们,他说:“知道满足就不至于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只有这样生命方能以长久。
  • 上一条新闻: 没有了
  • 下一条新闻: 没有了
  • 返回上级新闻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 徐州市玉皇宫 地址:中国●江苏●徐州市铜山区南郊四堡 玉皇宫 COPYRIGHT 2016 
    电话:0516-85039395 13376237797 技术支持:徐州市玉皇宫